民间借贷是否存在转化为诈骗的风险?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民间借贷是否存在转化为诈骗的风险?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4-02

 
265141
导读:民间借贷转化为诈骗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对于民间借贷是属于正常的借贷关系,而且也会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还清所有借款,但对于诈骗是属于以非法的目的占有他人的钱财,这种是属于违法的行为。

民间借贷是否可能构成诈骗犯罪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纠纷一般不会转化为刑事诈骗犯罪。然而,如果借款人的借款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并骗取出借人的款项,这种行为本身就构成了诈骗犯罪,不存在转化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根据该规定,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而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不适用该规定。

当人民法院立案后,如果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犯罪,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线索和材料移送公安或检察机关。如果公安或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或者立案侦查后撤销案件,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不构成非法集资犯罪,当事人再以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民间借贷借款不还的后果

1. 借款纠纷诉讼被告

债权人向法院提起债权债务纠纷诉讼,债务人将成为被告,需要承担履行债务的后果。

2. 财产被强制执行

如果债权人获得胜诉后,债务人仍未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应当查询被执行人在各大银行的账户,如有资金则应冻结并划扣。

3. 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法院判决债务人应承担履行债务,并且债务人有能力却拒不执行判决或裁定,情节严重的话,债务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构成拒不执行判决或裁定罪,最高可判七年。

4. 限制老赖的措施

限制老赖的措施包括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网购受限、不得担任公司的老板、董事、监事、高管,以及限制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和其他招标从业人员参与招投标活动。

综上所述,民间借贷与诈骗罪的区别在于是否以非法目的占有他人财物。如果没有非法目的,民间借贷不会转化为诈骗罪。然而,如果借款人未能按规定时间归还借款,将承担民事责任。因此,不同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延伸阅读
  1. 抵押贷款担保人有什么风险吗
  2. 借款协议
  3. 民营企业常见的融资方式及其法律风险有哪些
  4. 民间借贷合同债权人主要风险及防范
  5. 遇到高利贷恐吓怎么办,高利贷有哪些风险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公司注销时的债权债务是否可转让
  2. 债务企业无力履行合同义务的法律应对问题
  3. 个人债务化解的法律途径
  4. 不知情的情况下高利贷担保受法律保护吗
  5. 如何查找欠债人的财产
  6. 工程欠款过了诉讼时效如何应对?
  7. 暑假工试用期有工资吗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