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1-23
借款合同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将一定种类和数额的货币所有权移转给他方,他方于一定期限内返还同种类同数额货币的合同。
1. 借款方未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贷款方有权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并按银行规定的利率加收罚息。情节严重的,银行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停止发放新贷款。
2. 借款方逾期不还借款,贷款方有权追回借款,并按银行规定加收罚息。借款方提前还款的,应按规定加(减)收利息。
3. 借款方使用借款造成损失浪费或利用借款合同进行违法活动的,贷款方应追回贷款本息,有关单位对直接责任人应追究行政和经济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 贷款方未按期提供贷款,应按违约数额和延期天数支付违约金,计算方式与加收借款方的罚息相同。
2. 银行、信用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因失职行为造成贷款损失浪费或利用借款合同进行违法活动的,应追究行政和经济责任。情节严重的,应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借款人在借款合同期限届满不能归还借款的,应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借款人应按约定支付违约金;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应按照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民法典》并没有对违约金责任形式所适用的合同范围作出限制。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适当减少。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借款合同未约定违约金,债权人仍然可以在债务人违约时获得损失赔偿,这是基于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对债权人的保护,以免债务人怠于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