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8-04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业主违反物业合同的规定指的是业主违反与物业公司签订的合同中的约定和规定。
物业管理费纠纷是指业主与物业公司就物业管理费的支付、计算、调整等问题发生的争议。
物业合同签订的纠纷是指业主与物业公司在签订物业合同时产生的合同履行、解除、变更等方面的争议。
公共配套设施权利人不明确的纠纷是指业主对于公共配套设施的权益归属产生争议的情况。
开发商与物业公司的关系纠纷是指开发商与物业公司之间就物业管理、维护等方面的权益纠纷。
物业纠纷的诉讼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法庭辩论终结后,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如果能够调解,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判决。
物业纠纷的起诉条件包括:
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案件中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原告必须明确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并陈述清楚相关的事实和理由。
案件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并受到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
在司法实践中,物业纠纷的发生并不仅仅是物业公司的责任,也有少部分业主因各种因素拒不配合物业公司的服务和管理。例如,部分业主非要在楼道里充电动车,这种行为极度不负责任,对其他业主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物业公司有权对这种不法行为进行监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