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1-17
办理取保候审并不一定会导致判缓刑,取保候审与是否判缓刑没有直接关联。判缓刑主要取决于罪名和刑期。如果刑期在三年以下,可以宣告缓刑。此外,一些特殊人群也可以适用缓刑,如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老年人。
取保候审后是否判缓刑并没有绝对的规定,但判缓刑的可能性较大。取保候审是一种针对罪行较轻的人的强制措施,一般情况下不会给严重犯罪嫌疑人取保。据统计,90%的取保候审最终判决结果是缓刑,甚至有撤销案件的情况。然而,具体情况仍需具体分析。
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故意犯罪的情况下,不宜再次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首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取保候审的条件之一是“患有严重疾病……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如果第一次取保候审是基于这个条件,那么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故意犯罪,意味着“不具有社会危险性”的条件已不再满足。其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1条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01条的规定,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予以逮捕。因此,对于取保候审期间故意犯罪的情况,依法应当予以逮捕。然而,符合逮捕条件但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可以采取监视居住措施。
取保候审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用于不对其进行羁押或暂时解除羁押的情况。公安机关负责执行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取保候审后,如果有证据证明其犯罪事实,法院仍会进行判刑。取保候审只是刑事案件中的一种强制措施,不能保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免于处罚。如果法院传唤被取保候审人,被取保候审人应积极认罪,争取从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