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8-31
网络诽谤行为构成诽谤罪,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诽谤罪指的是散布虚假信息,对他人的名誉和人格造成影响。然而,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需要被害人亲自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才会进行审理。
网络诽谤罪可以通过报案取证,录音、书面文字、口供或相关视听资料都可作为证据。根据诽谤罪的法律后果,如果情节严重,最高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1. 客体要件: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即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犯罪对象为自然人。
2. 客观要件:诽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且行为情节严重。具体要求如下:
(1) 必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即诽谤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信息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对他人的人格和名誉造成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罪。
(2) 必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3) 诽谤行为必须针对特定的人,但不一定要具体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内容上可以知道被害人的身份,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和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定罪。
(4)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诽谤罪。即使存在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若未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就不能以诽谤罪定罪。
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
诽谤罪的主观要件必须是故意行为,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若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真实事实并扩散,或者散布某种虚假事实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就不构成诽谤罪。
网络诽谤行为涉嫌诽谤罪,需要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可判处管制、拘役,也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诽谤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在客观方面存在虚构事实贬损他人名誉和人格的行为,诽谤罪是结果犯而非行为犯,只有达到法定后果才会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