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法下对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罪既遂的刑事处罚标准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4-04
导读: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是可以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涉案情节严重的,也可以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涉案情节特别严重的,还可以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的主体。
新刑法对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罪既遂的判刑标准
一、判刑标准
根据新刑法规定,对于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罪既遂的判刑标准如下:- 数额较大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金。- 数额巨大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的,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构成运输假币罪的要件
运输假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客体要件:运输假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与伪造货币罪的客体一致。2. 客观要件:运输假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出售、购买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且数额较大。出售伪造的货币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各种方式以一定的价格卖出伪造的货币;购买伪造的货币是指以一定的价格用货币换取伪造的货币;运输伪造的货币是指行为人明知是伪造的货币,通过交通工具或其他方式将伪造的货币从甲地携带至乙地。3. 主体要件:运输假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人将受到伪造货币罪的从重处罚,因此本罪的主体实际上是伪造货币者以外的自然人。然而,如果伪造货币者以外的自然人与伪造者通谋,也将构成伪造货币罪而不构成运输假币罪。4. 主观要件:运输假币罪在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具有故意。对于出售、购买行为和运输行为,都必须是出于故意。出售行为的故意内容明显,并且具有通过此行为达到营利目的的意图。货币作为特殊商品,不能像其他商品一样被出售或购买。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以低于货币面值的价格出售货币,除非所持有的货币是伪造的。因此,只有伪造的货币才可能以低于货币面值的价格出售或购买。综上所述,运输假币罪是指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罪既遂的刑事行为。根据新刑法规定,行为人将面临不同刑罚,取决于数额的大小。运输假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行为人必须具备故意,且出售、购买或运输的货币必须是伪造的且数额较大。这一罪名旨在保护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