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2-29
隐名股东,又称为实际投资人,是指依据书面或口头协议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的个人或实体。相对应的,显名股东是指在股权持有过程中公开出现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股票、出资证明书和工商登记等文件中的个人或实体。
隐名投资是指投资人实际认购了出资,但是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股票、出资证明书和工商登记等却显示他人为股东的一种投资方式。在这种投资方式中,实际出资并享有投资收益的人被称为“隐名投资人”、“实际投资人”或者“隐名股东”,而被公司对外公示的投资者则可称为“显名股东”。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在股东资格的认定和行使权利的便利上存在差异。
1. 隐名股东依合法行为而产生。
隐名股东的产生是在双方遵守现行法律的前提下,根据双方真实意愿的表示而产生的,不包括为规避法律而借用他人名义出资的情况。
2. 隐名股东依隐名出资人与显名人之间的合同关系而产生。
隐名股东合同涉及的直接当事人为显名股东和隐名股东。显名股东是指在公司隐名投资过程中,约定将隐名股东的出资以自己名义经营事业的一方当事人。隐名股东是在隐名股东合同中,与显名股东相对应的实际出资方。
隐名股东合同只能由隐名出资人与显名人两方组成,但一个隐名股东投资合同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以是多人。
3. 隐名股东合同为双务合同、有偿合同。
隐名股东合同是一种双方互为对价的有偿合同,隐名股东负责出资,显名股东负责经营和分派利益。
4. 隐名股东合同为诺成合同及不要式合同。
隐名股东合同是根据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成立的诺成合同,不以隐名股东的实际出资为成立要件。现行法律对隐名股东合同的形式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为不要式合同。
5. 隐名股东出资的标的主要为货币、实物、权利、技术等。
隐名股东可以以货币、实物、权利、技术等形式进行出资。然而,若隐名股东以土地使用权或者不动产出资,根据现行公司法规定,需要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这可能会暴露隐名投资者的身份。
担保能力是指企业或个人提供的担保所具备的能力,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可担保能力 = 总资产 - 总负债 - 已抵押、质押资产 - 已提供担保的资产
在保证担保方式下,担保能力的分析需要考虑以下要点:
1. 保证人的基本情况
包括保证人的成立时间、注册资本、股东情况及历史变化、实际控制人、主营业务范围、关联企业等内容。
2. 保证人的经营情况
主营业务及经营时间是否符合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业务经营模式,包括主要产品、产品用途、生产技术、生产过程、产品市场供求关系、产品或销售上的优势、贸易优势;上下游客户及结算方式及期限;主营业务经营业绩,包括近三年的收入情况、市场占有情况及品牌建设情况。
3. 保证人的财务情况
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审计情况,是否存在保留意见;主营业务收入变化趋势及原因;盈利能力变化趋势及原因;主体主营业务获取现金的能力。
4. 保证人的担保能力测算
根据担保测算公式,结合保证人的信用评级,测算出担保能力,并确定担保上限。
此外,还需说明保证人与申请人的关系,避免提及集团公司内部成员单位之间的担保以及其他保证人之间相互担保的事项,特别是民营关联企业间的担保一般不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