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股东权利义务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8-31
隐名股东权利义务的法律分析
一、隐名股东的定义和资格确认
隐名股东是指根据书面或口头协议,委托他人代持股权的人。与之相对应的是显名股东,即以自己名义持有股权的人。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之间的法律关系通常是委托关系。对于隐名股东的资格确认,学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实质说,即认为实际出资的隐名股东应被视为法律股东。另一种观点是形式说,即认为显名股东是法律股东,否定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根据韩国《商法》第332条的规定,经他人承诺并以其名义认购股份的人,应承担与他人连带缴纳的责任。虽然该规定主要针对隐名股东在公司及其他债权人追究股款缴付义务的情况,但可以推断出隐名股东享有共同责任的法律特性。既然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一同承担法律责任,为何不能承认隐名股东相应的股东权利呢?尽管有人主张形式说更符合商业交易透明度的需求,形式说更有利于维护公司治理稳定和明确对外关系。美国《示范商业公司法》对股东的定义包括以自己名义持有股份并记载于股东名册的人,以及在公司存档的股份代管人证书上授予股份受益权的人。换言之,公司将股东持有股份的方式明确区分为以自己名义持有和以他人名义代持,两者都是公司合法的股东。对于以他人名义代持股份的情况,公司显然是知情的。而另一种隐名持股情况,更可能只发生在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之间,仅涉及双方之间的股份交易。
二、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
股东必须是记载于股东名册上的出资人。根据公司法第33条的规定,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据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根据公司法第131条的规定,发行记名股票的公司应当准备股东名册,记载股东的姓名(或名称)和住所、股东持有的股份数、股票编号以及股东取得股份的日期。由此可见,股东名册是公司依法登记投资本公司的股东及其出资情况的簿册。股东名册作为公司的法定置备文件,具有确定股东身份和推定效力的重要作用。首先,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直接主张行使股东权利,这是股东名册的确定效力和推定效力。其次,未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或变更登记的股东,不能对抗第三人。然而,在实践中,经常遇到委托他人出资、委托持股、代替持股的情况,即隐名股东问题。尤其在公司法律制度发展初期,投资渠道有限,存在许多禁忌,加上股权分置的制度设计,许多投资者,尤其是自然人以法人或其他组织、个人的名义进行投资,由于无法以股东身份行使股东权利,在法律上缺乏保障,导致纠纷不断,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
三、隐名股东的特征
1. 隐名股东的产生是基于合法行为。隐名股东的产生是在遵守现行法律的前提下,根据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形成的,并不包括为规避法律而借用他人名义出资的情况。例如,隐名股东不包括利用国家对下岗职工投资经营的优惠政策,约定以下岗职工的名义对公司出资的情况。2. 隐名股东的产生基于隐名出资人和显名人之间的合同关系。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隐名股东问题涉及的实质是一种合同关系。另一方面,隐名股东涉及的直接当事人是显名股东和隐名股东。显名股东是在公司隐名投资过程中,约定将隐名股东的出资以自己名义经营事业的一方。对于显名股东的资格要求,必须符合中国有关公司投资主体的法律规定,例如对国家工作人员、港澳台同胞作为投资主体的限制性规定。根据现有的审判案例,显名股东可以是自然人或公司,可以是单个自然人或多个独立自然人。3. 隐名股东合同是一种双务合同和有偿合同。隐名股东承担出资义务,显名股东承担经营和分配利益的义务,双方互相承担义务,并且互为对价。任何一方都不能无偿获得对方的利益。因此,隐名股东合同是一种双务合同和有偿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