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2-09-22
当一方被以盗窃罪起诉时,如果是第一次盗窃,盗窃数额不大,被判缓刑的概率会高一些。建议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代理案件,这样被判缓刑的概率更高。
1、对于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适用缓刑。对于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严重,社会危害性大,不能适用缓刑。
2、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放在社会上,必须具有相对较轻的犯罪情节,良好的悔罪表现,对社会没有危害。
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不能适用缓刑。这是因为累犯不可救药,主观恶性大,人身危险性大。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在主刑之外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应执行,不受主刑缓刑的影响。
缓刑考验期是指对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进行一定期限的考察。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得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
(1)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这是累犯的主观条件。第一、二罪或其中一罪为过失犯罪的,不存在累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过失犯罪所体现的主观恶性明显轻于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累犯制度的目的是消除再犯的可能性,因此没有必要也没有必要建立过失犯罪累犯制度。
(2)前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后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这是累犯的处罚条件。因此,如果前一罪被判处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那么无论后一罪有多严重,都不构成累犯。同样,前罪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但后罪应当判处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的,不能是累犯。此处所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是指人民法院最终确定为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刑罚。
(3)后一次犯罪的时间必须在前一次犯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五年之内。这就是累犯的时间条件。其中所谓“处罚完毕。",是指执行主刑,不包括附加刑。在主刑执行完毕后5年内犯罪的,即使附加刑尚未执行,仍可构成累犯。所谓“赦免”,指被赦免或免除。这里的五年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