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2-05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关联交易应当遵循等价、公平的原则,并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价。然而,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控股股东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关联交易已成为上市公司进行报表粉饰或利润转移的常见手段。
根据统计数据,早在2000年4月21日,沪深两市已公布2000年报的1018家上市公司中,有949家发生了各类关联交易行为,占比高达93.2%。其中,有488家上市公司向其关联方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涉及总金额达1217.58亿元。在资本经营活动中发生了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有214家。另外,有844家上市公司与关联方存在应收应付款的结算余额,上市公司关联应收款总额达828亿元,关联应付总额为237亿元。目前,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的手段主要包括资产置换、股权转让、托管经营、内部转移定价、出售无形资产等,甚至还出现了“赤裸裸”的“无偿赠予”。
关联交易剔除法可以较为真实地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所谓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从公司利润表中予以剔除。通过这种分析,可以了解一个上市公司自身获取利润能力的强弱,判断该公司的盈利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从而判断其利润来源是否稳定、未来的成长性是否可靠等。如果上市公司来源于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所占比例过高,投资者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发生时间和目的等因素,以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利用不等价交换通过关联交易来进行报表粉饰。
不良资产在这里指的是那些可能导致上市公司虚盈实亏的资产,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以及高龄应收款项、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在亏损的资产项目。由于不良资产是导致上市公司虚盈实亏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因素,对于存在高额不良资产的上市公司进行年报分析时,剔除不良资产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运用不良资产剔除法时,可以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进行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就说明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问题;同时,还可以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与当期利润总额的增加额进行比较,如果前者超过后者,说明上市公司当期的利润表可能存在“水分”。
合并报表分析法是一种判断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真实性的方法,通过比较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母公司数和合并数来进行分析。有的上市公司采取的粉饰报表手法比较高明,为了逃避注册会计师和有关部门的审查,往往通过子公司或者“孙公司”来实现利润虚构。因此,仔细分析合并报表有时也能发现其中的疑点。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需要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来予以证实。常见的或有事项包括未决诉讼、未决索赔、税务纠纷、产品质量保证、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贴现、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等。对于这些或有事项,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考虑其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在会计报表上存在不同意见时进行阐述的重要途径。然而,投资者对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似乎不太关心,很少有投资者能全文阅读完整个审计报告,对于其所持有股票的上市公司被出具何种审计报告也不清楚。然而,养成阅读审计报告的习惯对于投资者预防财务报告风险是十分重要的。
偶然性因素是指那些来源不稳定、不可能经常发生的收益或损失。常见的偶然性因素包括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因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差错更正而调整的利润、发行新股冻结资金的利息等。通过排除这些偶然性因素,将其对企业利润总额的影响剔除,能够较为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上市公司进行报表粉饰时,常常利用一些特定的会计科目进行利润操纵,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存货、投资收益、无形资产、补贴收入、四项准备等。如果这些会计科目出现异常变动,投资者必须认真对待,考虑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用这些科目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