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3-22
私营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并加强对职工特别是采购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法律意识,重视职业道德建设,确保依法办事,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从根本上消除合同风险。
1、加强物资采购招标的监督,检查是否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规行为。采购部门和人员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调查,选择合格供应商。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复审评定。
2、加强签约监督,审查合同条款是否符合政策和法律,避免合同因内容违法、当事人主体不合格或超越经营范围而无效。通过资信调查,确保对方的履约能力。对于不正常情况,如不讲效益、舍近求远、进入情货等,严格审定。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整,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否明确,手续是否齐全,签章是否完备。
全过程监督包括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重点监督计划制定、合同签订、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等四个关键控制点,以确保真实性。全方位监督包括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和制度考核三个方面。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不仅可以降低物资采购价格,提高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避免外部矛盾。
1、加强对物料需求计划和物资采购计划的审计,审查企业采购部门的计划是否科学,预测是否准确,计划目标是否一致,采购数量、时间、运输计划、使用计划和质量计划是否有保证措施。
2、做好合同鉴证审计,包括审查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审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审查合同条款是否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审查合同条款的完备性、准确性和签订程序。通过审计鉴证,及时发现和纠正合同订立过程中的不合理和不合法现象,补充缺少的必备条款,修改不公平的内容,制止违法活动,以减少和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3、做好合同台账、合同汇总及信息反馈的审计,建立合同台账,做好合同汇总,提供准确真实的反馈信息,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风险。
4、加强对物资采购合同执行的审计,包括审查合同内容、交货期的执行情况,是否进行物资验收和原始记录,是否按合同规定付款,对物资验收过程中的控制进行审查,及时记录和采取措施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重视处理合同履行违约纠纷,及时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合同风险的严重化。
5、加强对物资采购绩效考核的审计,建立合同执行管理的考核制度,明确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分解责任,结合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尽量避免合同风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