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2-07-21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之一是侵犯国家的战时管理制度。这意味着行为人的行为必须对国家的战时管理制度造成实际的影响。
战时造谣惑众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是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这意味着行为人通过散布虚假信息或不实言论来干扰战时秩序,破坏军队的士气。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这意味着只有军人才能构成本罪,而普通民众则不在罪的主体范围内。
战时造谣惑众罪在主观方面的表现是行为人的故意。这意味着行为人必须有意地散布虚假信息或不实言论,以达到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目的。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根据该条款规定,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具体的刑罚幅度根据行为的严重程度而定,最低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可处无期徒刑。
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才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然而,对于那些在战时因对上级的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遇到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行为,并不符合造谣惑众的行为要件,因此不应被视为犯罪。
战时造谣惑众罪和一般的传播战况不真实的消息或将他人的谎言蜚语加以传播、渲染的行为在虚构事实并加以扩散的情节上可能相似。然而,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公众中散布编造的谣言,散布的对象包括下级、同级和上级,并且不是在履行职责;而后者是按隶属关系和职责要求将编造的情况向上级报告,其表现形式是在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