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3-10-03
根据该准则,无形资产的计量应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1) 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换入或债务重组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根据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或债务重组准则确定计量方法。
(2) 对于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计价;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计价。
(3) 对于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如果捐赠方提供有关凭据,应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定;如果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应按照同类或类似无形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支付的相关税费确定。
(4) 对于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5) 对于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根据该准则,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根据该准则,企业应定期至少于每年末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确认为减价准备。
根据该准则,对于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应将其账面价值转销。企业进行房地产开发时,应将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
企业应当披露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信息,包括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当期期初和期末帐目余额、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
对于该准则施行之前取得的无形资产,除减值准备的提取应追溯调整外,其余不作追溯调整。
根据该准则,以下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应开始资本化: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
根据该准则,资本化金额应根据每一会计期间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资本化率确定。资本化率的确定原则为:一笔专门借款的,资本化率为该笔借款的利率;一笔以上的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这些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
根据该准则,如果固定资产的购建活动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应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直至购建活动重新开始。
根据该准则,当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以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确认为费用。
企业应当披露当期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以及用于确定资本金额的资本化率。
根据该准则,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满足一定条件的租赁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对于融资租赁,承租人应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对于经营租赁,租金应当确认为费用。
对于融资租赁,出租人应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对于经营租赁,租金应当确认为收入。
对于售后租回交易,应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该准则主要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部分进行了修订。
该准则主要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修订。
对于债务重组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取消了原定义中“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这一前提条件。新的定义概括为“债权人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
将原来的“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分为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另一种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对于原来被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的部分进行修改,确认为“资本公积”。同时,在确认为资本公积部分的计量时,不再考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增加股本的公允价值问题。还考虑了转让非现金资产等所产生的相关税费。例如,如果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某项债务,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务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除了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情况外,其他债务重组方式不考虑债务重组损失。以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如果重组涉及多项非现金资产(股权),应按各项非现金资产(股权)的公允价值与非现金资产(股权)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非现金资产(股权)的入账价值。
对于修订后的准则施行之前发生的债务重组,其会计处理方法与新准则规定的方法不同的,应进行追溯调整。
对可收回金额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将投资成本分为“初始投资成本”和“新的投资成本”进行表述。
修订后的准则规定,以放弃非货币资产而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按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确定;以债务重组而取得的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按债务重组准则规定确定。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在“期末或者至少在年度终了时”计提。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检查应至少每年年末进行一次。
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将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不再考虑其他额外责任。对于长期投资减值的处理,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账面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
修订后的准则规定,拟处置的长期投资不调整至短期投资。处置投资时,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
对于修订后的准则施行之前发生的投资业务,其会计处理方法与新准则规定的方法不同的,不进行追溯调整。对于在新准则施行之前发生,但在施行之日仍然持有的投资,应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处理。
增加了规定,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来进行更正。
修订后的准则规定,所有企业都应执行这些准则,不再限于上市公司。
删除了原准则不涉及“放弃非现金资产(不包括股权)取得股权”事项的规定,将其纳入准则规范范围。
取消了原来的“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两个术语,不再将非货币性资产划分为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
修订后的准则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发生补价的,相应加上补价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收到补价的,相应减去部分金额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补价减去以上部分金额确认为收益。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应按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总额的比例,对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总额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修订后的准则不再将非货币性交易区分为不同类别,也不再考虑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否低于(或高于)其账面价值,因此非货币性交易不会产生损失。
修订后的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披露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换出资产的类别及其金额。
对于修订后的准则施行之前发生的非货币性交易,其会计处理方法与新准则规定的方法不同的,应进行追溯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