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2-07-24
债务免除最重要的后果之一是债权债务关系的消灭。一旦债务免除,债务人不再承担偿还债务的责任,债权人也无法主张债权。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债权债务终止情形】规定,债权债务可以在以下情形终止:
如果合同解除,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会终止。
债权债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等原则,履行通知、协助、保密、旧物回收等义务,根据交易习惯进行。
债权债务终止时,债权的从权利也同时消灭,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债权债务终止情形】、第五百五十八条【债权债务终止后的义务】、第五百五十九条【债权的从权利消灭】
免除在性质上被认为是一种单方面的法律行为。它仅仅依靠债权人表示免除债务的意思表示就能产生法律效力,不需要债务人的同意。免除即是债权人放弃权利的意思表示。
只有向债务人或其代理人表示的免除意思才能产生免除的法律效力,向第三人表示的免除意思并不会使债务消失。例如,债权人与第三人约定放弃对债务人的债权,而由第三人给予适当补偿。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仍然需要向债务人做出免除的意思表示,才能使债务消失。当然,债务人的代理人也可以接受免除的意思表示。
免除是一种单方面的法律行为,一旦债权人向债务人或其代理人表示免除后,免除即产生法律效力,无法撤回。
免除是债权人放弃债权的行为,因此,免除人必须具备处分该项权利的能力。无行为能力或受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未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不能进行免除行为;无权处分债权时,免除也不会产生效力。当债权人被宣告破产时,由于其无法随意处分债权,免除的意思表示也无效。债务人的行为能力与免除的效力无关,即使债务人行为能力有欠缺,免除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