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07-08
1、行政诉讼管辖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便于当事人参与诉讼,特别是便于作为原告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参加诉讼。
(2)有利于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判决和执行。
(3)有利于保障行政诉讼的公正、准确。
(4)有利于人民法院之间工作量的合理分担。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根据第十八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诉讼的管辖可分为:级别管辖与区域管辖;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共同管辖与单一管辖。
1、级别管辖与区域管辖
划分这类管辖的标准在于确定管辖法院是在上下级之间的权限分工还是同级而不同区域法院之间的权限分工。
(1)级别管辖。级别管辖解决的问题是不同审级法院之间管辖权的划分。级别管辖采用了"列举式"和"概括式"两种方式。其中,对中级法院管辖的一部分采用了"列举式",如海关案件、专利权案件等。法律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原则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2)区域管辖。区域管辖确定一个行政案件应由哪个地区的法院受理。其标准是诉讼当事人或诉讼标的物与法院辖区的关系。
2、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
法定管辖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标准直接确定的诉讼管辖,而裁定管辖是指在特殊情况下,由法院根据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以移送、指定等行为确定的诉讼管辖。裁定管辖包括指定管辖、管辖权转移和移送管辖三种。
研究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法定管辖是管辖的一般原则和主要形式,而裁定管辖则是特殊情况下的例外或补充形式;另一方面,法定管辖可以被法院的行为(移送、转移、指定)所改变,而裁定管辖则不受法定管辖的调整。
3、共同管辖与单一管辖
这种划分是根据有管辖权的法院数量确定的。共同管辖是指两个以上法院同时对一个案件拥有管辖权,当事人即原告有选择的自由空间;而单一管辖则是只有一个法院有管辖权,当事人没有选择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