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2-11-08
在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裁定前,如果原告申请撤诉,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一般情况下,如果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且原告同意申请撤诉,法院会同意,从而结束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撤诉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一审)和上诉人(二审),或者经他们特别授权的代理人。被告或第三人和被上诉人均不得提出撤诉申请。
申请撤诉必须基于当事人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并且是出于当事人的自愿。需要注意的是,在行政诉讼一审中,原告申请撤诉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任何变化,原告申请撤诉;另一种情形是被告在一审中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被诉行政机关无权在第二审中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二审中不存在此种撤诉形式)。无论是哪种情形,行政机关都不能强制原告撤诉。
撤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规避法律,也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撤诉申请必须在人民法院宣判前作出。
撤诉必须经人民法院准许。人民法院应当对撤诉申请进行审查,如果申请符合条件,裁定准许撤诉,案件审理终结;如果申请不符合条件,裁定驳回申请,案件继续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