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2-11-16
根据春节放假安排,如果在春节期间安排劳动者工作,则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作为加班工资。
如果安排加班的话,可以给劳动者安排补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资。如果不给补休,则应按照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根据不同情况,加班费的支付标准如下:
(1) 在正常工作日安排劳动者加班,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2) 在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支付给劳动者正常日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3) 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
(1) 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2)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3)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加班工资属于“劳动报酬”,适用特殊仲裁时效。劳动者在职期间或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加班工资的请求都是符合仲裁时效规定的。在劳动关系终止或解除一年之后,劳动者逾期提出加班工资主张的,才受到仲裁时效限制。
根据原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的规定: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
根据工资支付凭证保存期为两年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这一保存期限内负有保存义务。用人单位履行了保存工资凭证义务,仅表明用人单位完全履行了保存期限内工资凭证所证明的已支付相应劳动报酬这一事实。而在此两年期间之前或之后的工资支付义务并不能免责。
事实上,财政部颁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了至少3年最长25年的保管期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劳动者对加班事实负有举证责任。在双方发生争议前两年内的加班事实,劳动者负有举证责任;对争议发生之前超过两年的加班事实,劳动者也负有举证责任。劳动者尽到法律所要求的举证义务,其加班工资的主张就应得到支持。
劳动者可以使用考勤记录、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证人证言、工作记录、用人单位的陈述等证据来证明加班事实是否存在。这些证据的证明力并不受用人单位工资凭证保存期2年的限制。以时效为由否定加班事实是与法律相悖且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