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5 更新时间:2022-05-10
遗弃罪(中国刑法第261条),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遗弃罪是自诉案件,主要靠当事人自己收集证据。收集的相关证据应形成证据链。证据主要包括:(1)遗弃者有抚养被遗弃者的义务和能力;(2)逃兵多长时间没有履行任何赡养义务;(3)后果。
本罪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对象仅限于老年,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中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还规定了家庭成员应当履行的赡养义务。有能力负担而拒绝履行赡养义务,是对老有所养的侵犯,年幼、或者家庭中患病或不能独立生活的人的平等权利。遗弃往往会对受害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被社会舆论所不齿,也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打击遗弃罪有利于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保护妇女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这种犯罪客观上表现在老年时期,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所谓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是指家庭成员中具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1)因年老、伤残、因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2)虽然有收入来源,但因病、老、伤残,生活不能自理的:(3)对于那些因为年龄小或者智力低下而无法独立生活的人,除了家庭成员有这种情况外,不会出现被遗弃的问题。
1、行为人必须承担支持的义务。这是本罪的前提条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有赡养家庭成员的义务。赡养义务基于三个家庭成员之间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赡养和被赡养、赡养和被赡养、赡养和被赡养。
它自然地从孩子出生开始,并且是无条件的。父母对子女的赡养义务是社会赋予的义务,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既是社会义务,也是法律义务。赡养祖父母的孙子女、祖父母的孙子女、兄弟姐妹的兄弟姐妹的义务,亦是如此,但是,这种赡养义务的产生必须有法律条件。子女有请求父母赡养的权利:在一定条件下,孙子女有请求祖父母赡养的权利,孙子女有请求祖父母赡养的权利,弟妹有请求兄弟姐妹赡养的权利。你对对方好,就有义务支持他们。这项义务必须针对未成年儿童,孙子女、孙子或弟妹,不能独立生活的孩子也在此列。
夫妻之间的赡养义务是无条件的法律义务。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夫妻双方在家庭中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完全平等。任何一方既有抚养对方的义务,也有要求对方这样做的权利。因此,形成了抚养和受抚养的权利义务关系,即狭义的抚养关系。妻子与妻子之间的关系必须以夫妻关系为基础,这是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的一种个人财产关系。一旦这段婚姻终止,这段感情也就终止了。
至于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也是社会赋予的义务,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从父母需要子女赡养的那一天起,这种义务就是无条件的。在一定条件下,孙子女对祖父母、孙子女的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的赡养义务,亦是如此。父母有赡养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在一定条件下,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有抚养孙子女、外孙子女、小姑义务,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也支持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的义务。但这种义务行使的前提条件是,因年老体弱或多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或行动不便,需要人供养、照顾和关怀。
2、行为人能够负担却拒绝扶养,能够负担,是指具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拥有能够满足自己、子女和老人需求的最低生活水平。(当时的地方标准)外面有多余的情况。一个人是否有能力负担,需要司法机关根据他的收支情况具体认定。在这里,所谓的支持,如前所述,应该广义理解,包括长辈对晚辈的赡养,晚辈对长辈的赡养,夫妻之间的赡养。具体而言,所谓抚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父母对子女、祖父母的孙辈、外祖父母的孙辈、兄弟姐妹的生活支持、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关心和帮助。所谓赡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子女对父母、孙子女对祖父母、孙子女对祖父母、兄弟姐妹对兄弟姐妹在生活和精神上的关心和帮助。所谓扶养,是狭义的,指夫妻之间的生活支持以及其他方面的关心和帮助。“拒绝扶养”即行为人拒不履行长辈对晚辈的赡养义务、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义务和夫妻之间的赡养义务等。具体来说,他们不提供援助,离开他们的家属或将他们的家属安置在他们无法支持的地方。在行为内容上,拒绝赡养不仅意味着不提供经济供给,也意味着对生活不能自理者不给予必要的生活照顾。“拒绝扶养”从客观方面揭示了本罪表现为不作为的犯罪行为,即消极不履行赡养义务,如子女对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的父母不赡养,子女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不照顾等。
3、遗弃必须达到恶劣程度,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情节是否恶劣,是区分遗弃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遗弃罪情节恶劣是指被害人因遗弃罪受到严重伤害,死亡的;受害者因为被遗弃而没有生活,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被害人因被遗弃而被迫自杀;被害人因屡教不改,拒不改正其行为,生命处于危险境地的;抛弃的方法很不好。(如果遗弃中有打骂,虐待行为的)等等。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定赡养义务和能力的人。只有具备这种条件的人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如果没有法定的抚养义务,两者之间没有抚养关系,就不存在遗弃的问题。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法定的赡养义务是: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仍有赡养子女的义务;养父母与养子女、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与生父母与生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相同,但养子女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其生父母应负担子女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分或全部,直至子女能够独立生活为止;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孙子女、子女去世的祖父母的孙辈,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无力扶养的未成年弟、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子女去世的祖父母的孙辈,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无力扶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的义务。
根据上述规定,对于法律不负有扶养义务的远亲属拒绝扶养的,不应认为是遗弃行为。但是,按照立法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具有以下情形的,应认为负有抚养的权利义务关系:由法律上不负有抚养义务的人抚养成人的人,对抚养人应负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在长期生活中互相形成的道义上的抚养关系,如老保姆不计较待遇,多年帮助雇主抚育子女、操持家务等,雇用一方言明养其晚年,对于这种赡养扶助关系,应予确认和保护。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拒绝扶养的动机是各种各样的,如有的把老人视为累赘而遗弃;有的借口已离婚对所生子女不予抚养:有的为创造再婚条件遗弃儿童;有的为了逼迫对方离婚而遗弃妻子或者丈夫等。总之,遗弃者都是出于个人主义极端自私自利思想或者是其他卑鄙动机。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遗弃罪构成要件的一席而法律知识。综上所述,我国对遗弃罪的规定是相当严格的。当然,如果大家还有其它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欢迎大家进行法律知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