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2-05
保险合同的解除权可分为约定解除权和法定解除权两类。
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双方当事人有权就合同的具体内容进行约定,只要该约定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德,符合合同意思自治原则。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解除的情况及条件。
保险合同的法定解除权是指当事人行使的法律法规赋予的解除权而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情形。根据《合同法》第94条的规定,一般合同的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条件包括不可抗力、预期违约、延迟履行、根本违约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当事人可以自行约定合同解除的条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保险人可以与对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解除的条件。当约定的条件达成时,保险人即享有约定解除权。
具体来说,只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在违反以下法定义务的情况下,保险人才有权行使法定解除权。
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投保人必须向保险人尽最大诚信义务。投保人应如实告知保险人重要事实,以便保险人正确测定危险率和计算保费。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包括主动全面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相关信息,无论保险人是否询问,都应将标的的相关信息告知保险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会影响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存续,因此,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根据《保险法》第16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因过失未履行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提高保险费率,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因故意或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造成严重影响时的后果。
根据《保险法》第36条第三款的规定,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防灾防损义务,保险人也有权选择解除合同或增加保险费。然而,对于违反防灾防损义务,保险人只有在违反程度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才能解除合同,这是合同“对价平衡”原则的要求。
在财产保险中,无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是否已履行通知义务,根据情势变更原则,保险人都有权解除合同或增加保险费。只是在被保险人未履行该通知义务时,如果因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而发生保险事故,可以免除保险人支付保险金的义务。然而,《保险法》对于危险程度增加的原因是主观还是客观,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在主观原因导致的危险增加,且增加程度影响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是否承保的情况下,保险人才能行使解除权。
如果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骗取保险金或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保险人也有权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