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2-02-21
首先,表意人必须将其意思表示表达出来,以便评价是否存在误解问题。其次,表意人作出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因为误解所造成的,即表意人的错误认识与其作出意思表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重大误解必须是对合同的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并导致了合同的订立,从而使当事人能主张撤销合同。一般的误解并不都能使合同撤销,必须是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发生误解才构成重大误解。
对订立合同的动机发生错误认识或对某些用语发生错误不应认为构成重大误解。只有对合同的主要条款发生认识上的错误才可能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可能使误解的一方的订约目的不能达到。
误解是由表意人自己的过失行为造成的,即由其不注意、不谨慎造成的。如果表意人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则不能按误解处理。例如,表意人明知对方卖的是假货而仍订立买卖合同,这就不能以重大误解对待。
误解会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可能对误解人造成较大损失。重大误解会给误解方造成一定的损失,法律允许其撤销或变更合同,以保护误解方的利益。误解是否给当事人实际上造成了较大损失不宜作为重大误解的必备条件。
只要误解已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或影响到其订约目的的实现,或者一旦履行就会给误解人造成较大的损失,都可认为构成重大误解。损失的分担和赔偿问题应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当事人对合同的性质发生误解,将导致其承担完全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违背了订约时的目的,应作为重大误解。例如,将买卖误认为赠与或将赠与误认为买卖,将补偿贸易误认为涉外货物买卖,将借贷合同误认为借用合同等。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对对方当事人的错误也可构成重大误解。例如在承揽、委托、演出、约稿等合同中,当事人的身份对合同的订立与履行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对对方发生误解,则应构成重大误解。
如果标的物的质量直接涉及到当事人订约目的或重大的利益,则对质量发生误解可以构成重大误解。例如将复制品误认为真迹出售或购买,将钻石误认为普通石头出售。
对标的物品种、规格的误解,特别是对同类物品不同品种、规格的误解,也可构成重大误解。例如将茅台酒误认为二锅头购买。
对价款或者报酬的误解也可构成重大误解。例如将仅值100元的标的物误认为1000元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