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2-01-15
本罪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具体而言是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向非关系人发放贷款,从而造成重大损失。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包括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以及其他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这些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其他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于其非法发放贷款行为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出于过失,这种过失一般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至于行为人实施的发放贷款行为本身,则是故意的,尤其是滥用职权,更是故意为之。然而,本罪属于结果犯,行为人对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因此,本罪仍然属于过失犯罪。
本罪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根据《立案追诉标准(二)》对于违法发放贷款罪数额的规定,如果骗取贷款或者违法发放贷款的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可以认定为“数额巨大”。而数额巨大的行为,如果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可以进行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修正案(六)第13条,对于《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1款和第2款进行了修改,规定如下:“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处罚。”
《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3款规定:“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4款规定:“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