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8-24
保证保险合同的主体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人,对应于购车借款合同中的债务人和债权人。而保证担保合同的法律主体是债权人、债务人和保证人。
保证保险合同以转嫁被保险人(即债权人)所面临的债务人(即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的风险为目的,以经营信用风险为主要内容。保证担保合同是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一种法定担保形式。
保证保险合同一经成立便产生独立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双务有偿合同。保证担保合同则表现为单务无偿合同。保证担保合同作为购车借款合同的附属合同,与主合同存在主从关系。保证保险合同与购车借款合同之间不具有主从关系,两者处于并存状态。
保证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履行保证保险责任仅限于保险合同约定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不包括违约金、逾期利息、罚息等。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失赔偿金以及实现债权的费用。当事人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保证担保范围时,保证人应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取决于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是否发生,同时可以免除保险责任的免责事项。而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享有检索抗辩权。
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依据是《保险法》,而保证担保关系的处理应适用《担保法》。在保证保险中,除非合同双方事先约定,保险公司无权要求银行先处置抵押物后才能行使索赔权。尽快完善《保险法》是当务之急,最高人民法院在制订《保险法》的司法解释中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