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9-14
甲乙为夫妻关系,于2004年10月5日共同投保了10份“太平盛世长安定期寿险A款”,每份保险额为10万元。乙是投保人和保险受益人,甲为被保险人。在投保过程中,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向甲提问并记录回答,但甲并未亲自在保单上签字,而是由在场人代签。根据保险合同约定,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或疾病导致身故或全残,保险公司应支付保险金额。合同签订后,乙支付了1340元保险费。
2004年10月17日早上,甲在永安街上被丙驾驶的客车撞到,导致右侧第六肋骨骨折。事后,丙一次性赔偿了甲的医疗费1800元。然而,于10月20日下午,甲突然晕倒并在送往卫生院抢救无效后死亡。经调查,甲的死亡是由车祸骨折引起的。乙向保险公司报案并要求理赔,但遭到拒绝,于是将此事诉至一审法院。
一审法院认为,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合同,若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则该合同为无效合同。因此,乙与保险公司所签订的保险合同未经甲书面同意,应被认定为无效合同。作为专业的保险机构,保险公司应当向投保人乙明确相关法律规定,但其未尽到应尽的义务,应返还保险金并承担支付乙所交保险金利息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一审法院判决如下:
乙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要求二审法院确认保险合同有效,并判令保险公司支付10万元保险金以及承担一、二审案件的诉讼费。保险公司在二审辩称,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的签名不是甲本人书写,已经由司法鉴定结论证明,因此该保险合同应为无效合同。保险公司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在上诉后,二审法院一致认为,人民法院应主动审查合同的效力,而不以当事人是否正确主张为条件。然而,在本案中,对于其他法律适用问题产生了多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乙与保险公司签订的以甲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合同,由于未获甲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因此该保险合同应为无效合同。然而,由于保险公司作为专业的保险机构,应当准确掌握《保险法》的规定以及各类保险险种的具体要求,并在与乙签订合同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因此,本案中保险合同无效的主要原因在于保险公司存在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而乙只是未尽到一般注意义务。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因此,在保险合同无效后,保险公司仍应赔偿乙因期待保险合同有效而获得的10万元保险金的利益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