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9-10
公司解散债务清算过程中需要支付的费用包括清算组人员工资、办公费、公告费、差旅费、诉讼费、审计费、公证费、财产估价费和变卖费等。
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是公司解散债务清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工资包括标准工资、奖励工资、津贴和其他工资收入,是职工在公司宣布解散前参加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所应获得的报酬。劳动保险费是公司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应为职工缴纳的各种保险费,包括职工养老、疾病、死亡、伤残、生育、失业等特殊情况下的社会保险费用。根据公司法规定,清算费用拨付后,首先应支付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
企业在清算过程中,应将整个清算期间视为一个纳税年度,依法计算清算所得及其应纳所得税,并缴纳相应的税款。
公司解散债务清算中,如果能够足额偿还债务并完整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后,公司仍有剩余财产。与破产清算不同,解散清算中的债权人地位不同于债权人会议在破产清算中的作用和权限。这是因为解散清算中公司有剩余财产,而破产清算中破产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得到全额或完整的保护。根据债权平等原则,公司应按照各自的比例清偿债务。
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人民法院确认。
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在清算期间,公司仍然存在,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在未按照规定清偿债务前,公司财产不得分配给股东。
如果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应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一旦公司被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清算组应将清算事务移交给人民法院。
在实践中,债权人有时会直接起诉股东,要求法院判令股东直接承担民事责任。其理由是有限责任公司已被吊销营业执照,无法参加诉讼。然而,在此时,公司尚未进行注销登记,企业的法人资格仍然存在,因此公司仅以其全部财产为限承担企业债务。
债权人认为,虽然公司已被吊销营业执照,但尚未进行注销登记,其法人主体资格仍然存在,仍然可以参加诉讼。然而,解散后,公司已丧失实际的履行能力,对债务的清偿应由清算小组进行分配。
债权人认为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组织清算。如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履行行政职责,债权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根据法律规定,被依法责令关闭的公司应由有关主管机关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如果工商部门不履行职责,应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