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适用情形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9-01
在当前社会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会依法进行行政赔偿。那么,行政赔偿的适用情形是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行政赔偿的适用范围
根据行政侵权行为所侵犯的客体的不同,行政赔偿可分为侵犯人身权的赔偿和侵犯财产权的赔偿。
一、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3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若涉及以下侵犯公民人身权的情形之一,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
- 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 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
- 以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
-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
- 其他违法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
二、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4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若涉及以下侵犯财产权的情形之一,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
- 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
- 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
- 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
- 其他违法行为造成财产损害。
“其他违法行为造成财产损害”指的是《国家赔偿法》第4条前3款规定的行为以外的行政违法行为,例如:
- 行政机关对公务员作出的奖惩任免决定违法,从而损害了该公务员的财产权益;
-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企业、农村承包经营户的经营自主权造成财产权益损害;
- 行政机关违法发放许可证,造成申请人之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权益损害;
- 行政不作为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权益损害。
行政赔偿的主体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主体通常具体化为相关的行政人员。没有行政主体,就不能构成行政赔偿。司法机关作为司法权主体,行政机关作为机关法人,行政人员作为公民等引起的赔偿,都不属于行政赔偿。
只有行政行为,即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执行公务的行为,才能构成行政赔偿。非行政行为,如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行政机关的民事行为及行政人员的个人行为等,均不能构成行政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