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适用情形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国家赔偿法 > 行政赔偿法律知识

行政赔偿适用情形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9-01

 
187805
在当前社会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会依法进行行政赔偿。那么,行政赔偿的适用情形是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行政赔偿的适用范围

根据行政侵权行为所侵犯的客体的不同,行政赔偿可分为侵犯人身权的赔偿和侵犯财产权的赔偿。

一、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3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若涉及以下侵犯公民人身权的情形之一,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

  1. 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2. 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
  3. 以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
  4.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
  5. 其他违法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

二、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4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若涉及以下侵犯财产权的情形之一,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

  1. 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
  2. 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
  3. 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
  4. 其他违法行为造成财产损害。

“其他违法行为造成财产损害”指的是《国家赔偿法》第4条前3款规定的行为以外的行政违法行为,例如:

  1. 行政机关对公务员作出的奖惩任免决定违法,从而损害了该公务员的财产权益;
  2.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企业、农村承包经营户的经营自主权造成财产权益损害;
  3. 行政机关违法发放许可证,造成申请人之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权益损害;
  4. 行政不作为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权益损害。

行政赔偿的主体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主体通常具体化为相关的行政人员。没有行政主体,就不能构成行政赔偿。司法机关作为司法权主体,行政机关作为机关法人,行政人员作为公民等引起的赔偿,都不属于行政赔偿。

只有行政行为,即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执行公务的行为,才能构成行政赔偿。非行政行为,如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行政机关的民事行为及行政人员的个人行为等,均不能构成行政赔偿。

延伸阅读
  1. 如何赔偿因名誉侵权而遭受的损失
  2. 行政不作为是否需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3. 行政赔偿是否属于国家赔偿?
  4. 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排除违法是什么
  5. 行政案件中的精神赔偿问题

国家赔偿法热门知识

  1. 国家拆违行政赔偿标准
  2. 行政赔偿的申请条件
  3. 司法解释规定:错误执行案件占比60%
  4. 看守所的行为是否违法会导致司法赔偿?
  5. 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赔偿工作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执行新的日赔偿标准
  6. 寻衅滋事行为是否可以取保候审
  7. 交通费住宿费是行政赔偿的范围吗
国家赔偿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