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条例中对单位罚款2-5万的情形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农民工条例中对单位罚款2-5万的情形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3-10-22

 
187577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如果责令改正后逾期不改正的,要支付赔偿金给劳动者,那么农民工条例中对单位罚款2-5万有什么情形?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农民工条例中对单位罚款2-5万的情形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农民工条例中对单位罚款2-5万的情形包括:

1. 依法配合查询相关单位金融账户责令改正拒不改正;

2. 以其他形式代替货币支付工资等。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自2020年5月1日起,《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生效。根据该条例,对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单位将面临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而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面临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1. 以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代替货币支付农民工工资;

2. 未编制工资支付台账并依法保存,或者未向农民工提供工资清单;

3. 扣押或者变相扣押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的银行账户所绑定的农民工本人社会保障卡或者银行卡。

单位拒绝配合查询金融账户将面临罚款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单位不依法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查询相关金融账户,金融监管部门将责令其改正。如果单位拒不改正,将面临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工资支付周期是多久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资。具体支付日期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如果遇到法定休假节日或休息日,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不得推迟支付工资;直接发放工资的,应提前支付工资。对于实行年薪制或按考核周期兑现工资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每月预付工资,金额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年终或考核周期结束时进行结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工资应当至少每月支付一次;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超过15日。

工资按月支付的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1994年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也规定:“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法律规定工资按月支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企业普遍采用月薪制,工资标准以月为单位确定;二是劳动者的生活安排也以月为传统习惯。考虑到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工资制度和劳动者的生活习惯,法律规定工资按月支付。

对于实行小时工资制、日工资制、周工资制的用人单位,工资也可以按月或按周发放。但是用人单位至少每月支付劳动者一次工资,这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其生活需要是非常必要的。

延伸阅读
  1. 总分公司如何做合并报表
  2. 拖欠农民工工资之后的经济补偿方式
  3. 选举法修正案:农民工及流动人员参与选举,城市名额减少
  4. 农民工受伤工作,应该向谁索赔?
  5. 农民工工伤鉴定程序流程应该是如何的

行政处罚法热门知识

  1. 被行政拘留后的救济途径
  2. 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权限
  3. 知情权
  4. 九年义务教育的劝退问题
  5. 法律咨询:行政处罚违背公正原则的情况
  6. 法律对行政处罚设定权的辅助性和过渡性问题
  7. 行政处理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行政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