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0-16
根据民法通则第133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其主体资格的限制,无法承担民事责任。然而,尽管他们无法承担民事责任,但在侵犯他人权利或利益时,他们仍然是直接侵害人,因此他们无法逃避成为民事被告的风险。然而,尽管他们是被告,实际上承担责任或部分责任的主体是他们的监护人。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责任由监护人承担。如果监护人尽到了监护责任,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如果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应从其个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如果个人财产不足,监护人应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如果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有困难,可以责令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被监护人明确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应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监护人不明确,法律规定由顺序在前的有监护能力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如果他们受到伤害或给他人造成损害,由于监督责任已转移到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单位,如果这些单位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