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是送去哪里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妇幼权益 > 未成年保护 > 司法保护法律知识

未成年犯罪是送去哪里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2-09

 
18696
未成年人犯罪有些是不受到刑事处罚的,只有个别犯罪才会受到刑事处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承担责任的有些就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而这种时候未成年人犯罪是送到哪里关押呢,现在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大家讲一讲吧。

未成年犯罪的处置地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未成年犯被送往未成年犯管教所进行关押和改造。未成年犯管教所是我国监狱系统中的一种类型,早在监狱法实施之前,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名称都是少年犯管教所。该类型的监狱专门用于关押已满14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已决罪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处理原则

一、从宽处理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对已满14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因此,未满十八岁被视为法定的从宽处罚情节。具体的轻或减轻处罚以及幅度的确定取决于具体案件。根据这一原则,在量刑时,对已满14周岁但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者与已满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者应予以区别对待。对于同一年龄段内的犯罪行为,决定从轻或减轻处罚时,一般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行为人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和实现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减轻处罚的从宽原则。

二、不适用死刑的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9条的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是一个刚性要求,不允许有任何例外。所谓犯罪的时候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即使在审判时已满18周岁,如果犯罪时未满18周岁,仍适用该条规定。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的主要原因在于: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涉及到犯罪人的生死。由于未成年人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其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未成年人的罪行通常没有达到极其严重、无法改造的程度,因此不适宜适用死刑。

三、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则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未成人保护法》第38条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实行教育、感化和挽救的方针,并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些法律明确规定了司法机关在处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感化和挽救原则要求司法人员在处理未成年人案件时正确处理惩罚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应将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司法人员应以教育为主导,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对待学生一样,根据未成年人的个人特点,通过理性启发和情感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

延伸阅读
  1. 未成年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针对故意杀人案件?
  2. 未成年杀人自首会判多少年
  3. 组织卖淫严重的怎么处罚
  4. 收监的执行机关是怎么规定的
  5. 对未成年人是否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问题

未成年保护热门知识

  1. 福利院收养小孩的条件是什么
  2. 法律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3.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未成年人指的几岁
  4. 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5. 对侵害未成人的合法权益会担有怎样的法律责任
  6. 未成年人遭遇性侵的追诉时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7. 雇佣童工罪犯罪主体是什么
未成年保护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