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9 更新时间:2024-10-1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人民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时,会更换审判人员,原一审人员需要回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审判人员在以下情况下应当回避,并且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 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 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
此外,如果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如果审判人员有上述行为,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的规定,二审人民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时,应当组成合议庭,并进行开庭审理。如果合议庭认为在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的过程中,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可以不进行开庭审理。
二审人民法院可以选择在本院进行审理,也可以选择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审理。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审判决在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为上诉期。如果过了15日仍未上诉,一审判决就会生效。而二审判决作为终审判决,并没有上诉期限,所以没有明确的生效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庭宣判的二审判决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二审判决,即人民法院在庭审结束后另定日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地域或时间等原因,法院并不一定都安排开庭宣读裁判文书,而是通知当事人领取判决书或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因此,判决书上的日期与送达日期可能不同,当事人可能不能同时签收判决书。这就引发了生效日期的争议。
在司法实践中,关于二审判决何时生效,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
1. 二审判决作出之日生效;
2. 二审判决宣判之日生效;
3. 二审判决送达之日生效。
由于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因此容易引发纠纷。为了避免争议,应尽快出台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二审判决何时生效。
一般来说,判决书的送达之日起,判决生效。判决书的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和转交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