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止审理具体程序是什么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1-27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时,如果案件出现特殊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中止对案件的审理,中止审理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那么刑事诉讼中止审理具体程序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具体程序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的刑事诉讼中止审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刑事诉讼中出现导致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的情形时,人民法院可以决定中止审理。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中止审理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导致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时,可以中止审理:(一)被告人因严重疾病无法出庭;(二)被告人脱逃;(三)自诉人因严重疾病无法出庭且未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四)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
中止审理的恢复程序
一旦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应当恢复审理。需要注意的是,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操作程序问题
缺乏对诉讼中止期限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未对诉讼中止的期限进行具体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因此,一旦案件中止审理,除非导致中止审理的原因发生根本变化,否则案件将长期得不到解决。特别是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周期较长且难以根治,中止审理后何时恢复审理难以确定。中止侦查和中止审查也存在类似情况。
缺乏对被中止审理人的措施规定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未规定对被中止审理的人应采取何种措施,是否可以变更强制措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中止审理的主要原因是被告人暂时丧失了参与诉讼的能力,因此需要给予一定时间使其恢复诉讼能力。然而,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未规定治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精神病及其他严重疾病的具体程序。
诉讼中止必须依法规定
目前实践中存在问题主要是如何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以及如何确定其他严重疾病的范围。此外,还需要明确谁有资格出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诊断书等。司法机关在具体操作中缺乏相关依据。
缺乏恢复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仅指出,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审理。然而,如何恢复审理、由谁申请恢复审理、由谁作出恢复审理决定,以及由谁对应该恢复审理而不恢复审理的情形进行监督,以及如何进行监督,都缺乏可执行的法律规定。中止侦查与中止审理的情况基本相似,但中止审查在这方面的规定相对较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