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止的主要情形及其影响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刑事诉讼中止的主要情形及其影响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9-23

 
336660

刑事诉讼中止的定义和情形

刑事诉讼中止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于特定情况的发生影响了诉讼的正常进行,导致诉讼暂时停止,待中止情况消失后再恢复诉讼的制度。

一、刑事诉讼中止的特殊情况

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刑事诉讼中止可以发生在以下情况下:

  1. 侦查阶段,有条件进行的侦查工作已经完成,但犯罪嫌疑人下落不明且不符合通缉条件,应当暂时中止诉讼。
  2. 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应当进行的侦查工作已经完成,确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因患有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无法接受讯问和审判的,应当暂时中止诉讼。
  3. 案件在起诉到法院后,被告人逃脱,导致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由法院裁定中止审理。
  4. 在审判过程中,自诉人患有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导致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由法院裁定中止审理。
  5.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要求中止审理的。
  6. 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在诉讼中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参加诉讼的情况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中止,刑事诉讼继续进行。

二、刑事诉讼中止的其他情形

根据行政诉讼法和审判实践,刑事诉讼还可以在以下情况下予以中止:

  1. 作为原告的自然人死亡,需要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
  2. 作为原告的自然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
  3. 作为原告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
  4. 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无法参加诉讼。

三、刑事诉讼中止制度的特点

刑事诉讼中止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刑事诉讼中止可以发生在诉讼的任何阶段,包括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
  2. 刑事诉讼中止并不撤销案件或终止诉讼,而只是暂时地、不定期地停止诉讼程序,直到引起诉讼中止的原因消失后才恢复进行。
  3. 刑事诉讼中止前进行的诉讼活动仍然有效,相关机关和参与人有权利和义务继续完成法定的诉讼行为。
  4. 刑事诉讼中止的期间不计入机关的办案期限,也不影响当事人行使其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以上是关于刑事诉讼中止的定义、情形和特点的相关资料。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多种情况下可以中止审理,包括情节不足以构成重大危害或不认定为犯罪的情况、诉讼时效已过或犯罪嫌疑人已故等特殊原因,这些情况下刑法可以免除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1. 二审期间的诉讼中止程序
  2. 如何证明诉讼时效中断
  3. 合同过期是否可以起诉?
  4. 起诉了合同履行会中止吗
  5. 刑事案件中止审理的情形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与特定性
  2. 特别程序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3. 证据的特性及其意义
  4. 简易程序的意义和价值
  5. 法院申请支付令:步骤及要求?
  6. 离婚财产二审一般应该怎样处理?
  7. 法院发出支付令对方不执行怎么办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