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1 更新时间:2024-04-26
根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有义务对申请人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进行答复。然而,对于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答复,而并非必须公开。
以2010年12月的一起案件为例,甲市某区政府收到李某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材料,要求公开与某村土地征收相关的批准文件和报批材料、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批准文件等。然而,区政府未在法定期限内对该申请进行答复,因此李某向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指控区政府存在行政不作为。
经行政复议机关审查后发现,区政府未履行信息公开的答复职责,因此责令其限期履行答复职责。
1、行政不作为的认定
在这起案件中,争议焦点在于区政府是否存在行政不作为。
根据行政行为的方式,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积极改变现有法律状态的行为,而不作为行政行为则是指行政主体消极不改变现有法律状态的行为。构成不作为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申请人的请求事项在被申请人的职权范围内;二是被申请人对申请人的请求不予答复或拒绝履行职权。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行为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在法定期限或合理期限内不予答复;拒绝履行,即明确答复不履行;部分履行,即未完全履行法定职责。
在审理行政不作为案件时,行政复议机关首先要审查被申请人是否具备相应的法定职责。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行政机关应根据不同情况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答复。如果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如果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如果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告知申请人,并告知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如果申请内容不明确,应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或补充。
在这起案件中,区政府有义务对李某进行答复。然而,“答复”并不等于“必须公开”,这种答复行为应属于区政府的职责范围。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如果能够当场答复,应当当场予以答复;如果不能当场答复,则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答复;如果需要延长答复期限,应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期限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在这起案件中,区政府属于“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的情况,因此应认定其存在行政不作为行为。
2、信息公开的主体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由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应由制作该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如果政府信息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的范围,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行政机关应告知申请人,并告知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在这起案件中,李某要求公开的征收批准文件、报批材料以及补偿和安置方案批准文件等,是由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其法定职责批复的文件。因此,李某的申请并不属于区政府的公开职责权限范围,区政府应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后15日内,告知李某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信息公开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