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24-09-03
在刑事案件中,血迹属于原始证据,包括犯罪嫌疑人的指纹和沾有血迹的凶器。然而,血迹本身并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因此被视为间接证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可以被视为证据。这些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为了作为定案的根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只有经过查证属实的证据才能被接受作为案件事实的证明。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是基于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联系,而不是证据的真实程度。因此,直接证据并不一定比间接证据更真实或更可靠。无论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对于证明案件事实真相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之间没有证明力大小之分。
然而,由于间接证据只能反映案件的次要事实,无法直接证明主要事实,因此凭借间接证据定案与凭借直接证据定案在证据数量上存在较大差别。单个的间接证据即使经过查证属实,也无法说明案件的真相,因为一件孤立的间接证据可以有多种解释,即对间接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因此,为了定案,我们需要依靠一系列证据构成的完整的证据体系,这些证据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证据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