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5-24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构成是指根据中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犯罪构成要件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分类:
客观的构成要件指的是行为外部的、客观方面的要素,例如行为、结果、行为对象等;主观的构成要件指的是行为人内心的、主观方面的要素,例如故意、过失、目的等。
记述的构成要件指的是在判断是否符合构成要件的事实时,只需要法官的认识活动即可确定的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指的是需要法官的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才能认定的要素。
积极的构成要件是指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要素;消极的构成要件是指否定犯罪性的要素。
共同的构成要件是指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的要素;非共同的构成要件是指部分犯罪的成立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成文的构成要件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构成要件;不成文的构成要件是指根据刑法条文之间的相互关系、刑法条文对相关要素的描述所确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犯罪构成是由主体、客体以及主客观要件有机统一而构成的整体。犯罪构成要件的每个方面都是构成犯罪所必需的,缺一不可。
犯罪构成是判断行为是否违反刑法的法律标准。只有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才能认定为犯罪行为,并由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
犯罪构成是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法律标准。只有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才能认定为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