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3-0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经济犯罪嫌疑人在被拘留后,公安机关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在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如果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立即释放嫌疑人,并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执行情况。对于需要继续侦查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嫌疑人,可以依法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经济犯罪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征:
任何经济犯罪都必须具有经济的内容。
经济犯罪的主体只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不符合上述身份的人不构成此类犯罪。
经济犯罪分子获取非法物质利益时,一定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
从总体上看,经济犯罪是一种腐败行为。
此外,经济犯罪的具体罪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基本罪名是指法律明确规定利用职务之便作为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罪名,包括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
选择罪名是指虽然法律未规定利用职务之便作为构成要件,但明确规定有利用职务之便的情形予以从重处罚的罪名,包括走私罪和投机倒把罪等。
学者们对经济犯罪的定义也有不同观点,例如,“经济犯罪指的是发生在商品生产领域、经济流通领域、分配及调节领域、消费领域与经济管理领域,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以牟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情节严重,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犯罪是指以获取巨大经济利润为目的,以进行非法经济管理和非法经营活动为手段,危害国家正常经济秩序的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