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见义勇为法律规定是什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法律知识

保护见义勇为法律规定是什么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3-12-18

 
183832
近些年来,常听到某某见义勇为被诬陷,或者见义勇为被判刑的新闻,让人忍不住义愤填膺,那么我们国家都有哪些法律规定可以保护见义勇为这种正义的行为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收集了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我国法律中关于见义勇为的保护体现在民法与刑法之中

民法中的见义勇为保护

根据《民法总则》第183条,如果因为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自己受到损害,侵权人应承担民事责任,并且受益人有权要求适当的补偿。如果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的补偿。

根据《民法总则》第184条,如果因为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而造成受助人损害,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刑法中的见义勇为保护

根据《刑法》第20条,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如果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

主体特征

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义务时,不能被视为见义勇为的主体。例如,警察抓小偷的行为就不能被认定为见义勇为。

客体特征

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民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不能被认定为见义勇为。

主观特征

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体现为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

客观特征

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在进行的侵害时,义无反顾地与危害行为或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行为。

延伸阅读
  1. 因救人造成死亡,亲属是否可以向被救者索赔
  2. 见义勇为导致死亡,能否要求适当补偿
  3. 营救落水人员导致死亡可以索赔吗
  4. 救助溺水者身亡,能以见义勇为向被救者主张补偿吗
  5. 见义勇为的规定是什么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打人者跑了构成什么罪
  2. 用手机拍警察执法算违法吗
  3. 他人快递死猫恐吓我怎么办
  4. 故意扎轮胎是破坏交通工具罪吗
  5. 猥亵罪和猥琐罪有什么区别
  6. 重犯罪一般是几年
  7. 如何查询犯罪嫌疑人是否被通缉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