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中的公款如何界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贪污贿赂罪法律知识

挪用公款罪中的公款如何界定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04-22

 
183462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挪用公款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认定挪用公款罪,就需要对犯罪的主体、公款等进行认定,那么挪用公款罪中的公款怎样界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挪用公款罪中的公款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挪用公款罪中的“公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所有的款项。

这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所有的款项,无论是用于运营、管理还是其他用途。

2. 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运输中的私人资金款项等。

这包括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运输中的私人资金款项,例如国有金融机构吸收的公众存款、保险金、股票资金等私人资金。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司法机关依据第114条和第117条扣押、冻结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物及孳息等,在扣押、冻结期间都应按照“公款”对待,不得擅自挪用。

3. 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的七种特定款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2条第二款的规定,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的七种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的行为应从重处罚。

4. 以犯罪主体确定的非国有公司、企业、集体资金。

这包括根据犯罪主体确定的非国有公司、企业、集体资金,无论是用于运营、管理还是其他用途。

5. 能够认定的特殊款项。

这包括在破产清算阶段国有公司、企业的资金,以及尚未注册成立的国有公司、企业在筹建期间的资金等。虽然这些单位可能已经消亡或者还不存在,但不能以此否定这些资金的“公款”属性。

挪用公款罪的认定条件

挪用公款罪的认定条件包括以下情形:

1.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

这适用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工作人员以及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进行非法活动。

这适用于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

3.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

这适用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挪用公款行为。

4.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

这适用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的款物归个人使用的行为。

延伸阅读
  1.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2. 挪用公款200多万7天构成犯罪的刑事责任
  3. 挪用公款罪的定义和分类
  4. 村干部是否适用贪污罪
  5.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国家刑法是否包含入室抢劫罪
  2. 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
  3. 冒充警察行为的法律性质
  4.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贿赂罪的区别
  5. 寻衅滋事罪及其刑罚量刑标准
  6. 招摇撞骗罪的法律规定
  7. 招摇撞骗罪:情节犯还是行为犯?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