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搜证的方式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贪污贿赂罪法律知识

行贿搜证的方式有哪些

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24-12-11

 
183410
不仅受贿行为有法律责任,行贿的一方也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法律代价。行贿人是不会主动说明自己有行贿,因此要追究行贿者的责任,必须要先有证据证明他有行贿的行为,那么,行贿搜证的方式有哪些?看看手心律师网对此介绍。

行贿搜证的方式及其重要性

1. 搜集基础性证据

行贿搜证的首要任务是搜集受贿人利用职务之便为行贿人谋取利益的证据。这一步骤对于证明受贿犯罪的成立至关重要。

在搜集基础性证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查清受贿主体是否具有谋取行贿人所要利益的职权,并确定受贿主体依法享有的职权及职权和地位所形成便利条件的范围。

其次,要明确行贿人所要谋取的利益是什么。如果不能查清行贿人所要谋取的利益,受贿人可以借此辩解行贿人没有利益要求,或自己没有也不能为行贿人谋求利益,所取得财物是因送礼、亲友赠予等纯粹民事法律行为而取得。

最后,要确定受贿人是否利用职权为行贿人谋取了利益。虽然利益的实现与否不影响罪名的成立,但行贿人的利益已通过受贿人的职权得到实现的证据,是揭露受贿实质的最有力的武器。

2. 收集受贿人收受贿赂的证据

证实受贿犯罪的基础条件之一是收集受贿人收受了行贿人贿赂的证据。

在收集这些证据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收集证据证明受贿人收受的是行贿的贿赂而不是其他人的财物,以亲友合法收入为借口的受贿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这一环节做文章,把贿赂化为亲友的合法收入,财物的取得表面上看来与行贿人毫无关系。

另一方面,要收集证据证明受贿人主观上、客观上已将财物占为已有,而不是暂时持有这些财物,以借贷和转交第三人为借口的受贿犯罪。受贿人并不否认从行贿人手中拿到钱物,但辩解不是要收归已有,而是以后要归还或只是受托帮人转交,自己并不想受贿。

3. 收集受贿人制造假象的证据

为了揭示受贿人的受贿主观故意,需要收集受贿人制造假象的证据,撕破合法伪装。

受贿犯罪分子常常通过制造合法取得财物的假象进行反侦查活动,但无论行为有多么隐蔽,总会在客观上留下痕迹。主要的证据包括:

一是用做伪装的合法行为的不正常现象。

二是受贿人制造假象,进行串供伪证的事实。这些证据的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分子进行反侦查活动的事实以及所谓合法取得财物的虚假性,通过否定财物的合法取得,反面论证受贿犯罪的客观真实。

4. 同步收集证据、摧毁君子协议,深挖窝案串案

在行贿搜证过程中,需要同步收集证据、摧毁君子协议,深挖窝案串案。

这样做的原因有:

首先,同步取证可以切断窝案串案犯罪嫌疑人之间的联系,争取时间,避免串供,取得突破案件的主动权。

其次,如果出现口供不一致,可以针对情况迅速调整取证策略。

第三,虽然行贿双方信誓旦旦,但案发后,双方都猜疑对方能否遵守君子协议。这时只要适时抓住双方的矛盾心理,就能击溃同盟防线。

行贿罪的处罚情形及自首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对行贿罪的处罚有以下情形:

1. 一般行贿罪

对于一般行贿罪,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 严重行贿罪

如果行贿行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可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 特别严重行贿罪

如果行贿行为情节特别严重,可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法律对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未作具体规定,需要从行贿数额、手段、次数、人数、后果、犯罪后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考察。

对于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情况,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对行贿人自首的特别规定。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由于贿赂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取证难度较大,而行贿与受贿又是对应的、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行贿人主动交待行贿行为实际上是对受贿人的揭发检举,属于立功表现。因此,为了瓦解犯罪分子,严厉打击受贿犯罪,落实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一规定是对我国自首制度的重要补充。

综上所述,行贿搜证的方式及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行贿罪的处罚情形,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有不同的刑罚,而行贿人主动交待行贿行为则可减轻或免除处罚。

延伸阅读
  1. 诉讼被告人不到场的处理方式
  2. 原告: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族,_____年_____月出生,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
  3. 微信商家拒绝退款的法律维权途径
  4. 结婚后才发现对方有外债是否构成骗婚行为
  5. 申请公示催告所需材料清单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高考作弊行为的处理措施
  2. 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
  3. 伪证罪的后果及其在法律中的认定
  4.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贿赂罪的区别
  5. 妨害公务罪的构成和情形
  6. 招摇撞骗罪的法律规定
  7. 招摇撞骗罪:情节犯还是行为犯?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