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失损毁文物罪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0-16
作为普通老百姓,一般很难接触到文物。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意外的情况。过失损坏文物由此引发的一项罪名是过失损坏文物罪,那什么是故意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呢?也许很多人还对这个不太清楚。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失损毁文物罪的定义和要素
1. 概念
过失损毁文物罪是指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因过失而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1.1 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有关珍贵文物的管理秩序。对象是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及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
1.2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损毁是指由自己的过失行为如失火、过失引起爆炸、过失污损、过失摔破等致使珍贵文物损坏和毁灭。造成严重后果指的是造成国家特别珍贵的文物损毁或者损毁珍贵文物数量较多以及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损毁或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数量较大的情况。如果过失损毁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则不能构成本罪。
1.3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1.4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损毁珍贵文物,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损毁珍贵文物,却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珍贵文物损毁并造成严重后果。如果行为人出于故意,则不构成本罪,应属于故意损毁文物罪。
2. 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过失损毁文物罪与故意损毁文物罪的区别
1. 故意损毁文物罪的定义
故意损毁文物罪是指违反文物保护法规,明知是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而故意损毁的行为。
2. 区别
故意损毁文物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的犯罪对象都是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和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珍贵文物主要是指可移动文物,包括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等。文物保护单位是指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确定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不可移动的文物。过失损毁文物罪和故意损毁文物罪的主要区别有两点:1. 主观状态不同:故意损毁文物罪属于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损毁文物,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损毁的结果发生;过失损毁文物罪属于过失犯罪,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损毁文物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损毁结果的行为。2. 构成故意损毁文物罪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而构成过失损毁文物罪则要求造成严重后果。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指被损毁的珍贵文物数量较大,或者损毁非常重要的保护文物,使其无法恢复原状,给国家文物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损失的情形。过失损毁文物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对故意损毁文物罪的处罚,刑法规定对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主要指损毁特别珍贵的文物或有特别重要价值的文物,或多次损毁、损毁多件或损毁多处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使之无法补救、修复、恢复原状,给国家文物财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等。对过失损毁珍贵文物罪的处罚,刑法规定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只规定了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对过失损毁名胜古迹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是指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行为。名胜古迹指的是可供人游览的著名的风景区以及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古建筑、雕塑、石刻等历史遗迹。对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