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7-31
故意损毁文物罪的客体是国家文物管理秩序,即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和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珍贵文物包括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纪念物、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革命史献资料、手稿、古旧图书资料以及代表性实物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由相关政府部门根据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核定公布并予以重点保护的文物。
故意损毁文物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损毁指的是使文物部分破损或者完全毁灭。对于损毁程度的评判需要综合考虑经济价值、社会影响、危害后果等因素。
故意损毁文物罪的主体是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故意损毁文物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即明知是文物而故意加以损毁。行为人的动机不影响罪名构成,但如果行为人不知道是文物或者由于过失而损毁文物,则不构成本罪。情节严重包括多次损毁、损毁国宝级文物、损毁大量珍贵文物或致使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毁损严重等。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规定,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