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1-01
侵占罪是指行为人将自己已经持有的公私财物非法转为己有的行为。在我国古代刑法中,侵占行为已被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并被规定为犯罪。不同国家的刑法几乎都将一定条件下的侵占行为作为刑法调整的对象。例如,日本刑法规定了单纯侵占罪、业务侵占罪和侵占脱离占有的财物罪;德国刑法概括了各种侵占行为;英美刑法规定了盗用罪。各国的侵占罪在外延上可能有所区别,但其主旨都是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
1. 犯罪客体:侵占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可以是他人交给行为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
2. 犯罪客观方面: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非法占为己有他人交由其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并且数额较大,拒不交还。数额较大的界定在5千元到2万元之间,具体标准可以根据地方情况确定。
3. 犯罪主体:侵占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 犯罪主观方面:侵占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行为,即行为人明知所占有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属于他人交由其保管,但仍然非法占为己有。过失行为不能构成侵占罪。
根据我国新刑法第五章的规定,侵占罪根据侵占目的的不同,分为三类共计12种具体的侵犯财产罪。这些罪行包括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职务侵占罪、敲诈勒索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和破坏生产经营罪。
通过对侵占罪的法律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罪行的定义、构成要素和在我国刑法中的具体规定。这有助于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