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1-27
保证期间是指在担保关系中,保证人承担保证义务的期限。在特殊情况下,是否允许保证期间发生中断一直是一个争议的问题。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保证期间是否可以中断。
保证期间虽然不属于除斥期间,但却具有与除斥期间相同的“除权”效果。除权是不发生中断问题的,因此保证期间不会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
保证期间并不属于诉讼时效范畴。如果认为保证期间可以中断,那么就在诉讼时效之外又产生了一种与诉讼时效相同并可以随时中断的期间。这两者容易混淆,实践中难以把握。
如果允许保证期间发生中断,那么只要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义务,保证人的保证期间就可以得以延续。这对保证人来说是不利的。一般保证中,因保证人有先诉抗辩权,只要行使此项权利就足够了,如果再设保证期间中断则显得重复,浪费资源。
担保法中关于“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与司法解释中关于“保证期间不发生中断”的规定并不矛盾。所谓“适用”恰恰说明了保证期间不发生中断,而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将诉讼时效期间计算的中断技术引入保证期间或者说将中断规则借用保证期间制度。“发生”是根本的、自身的;“适用”是特殊的、外在的。
《担保法》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况,并不仅限于债权人起诉主债务人。该法并未明确只起诉债务人,而排除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并被起诉的情形。
债权人对主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并不符合中断的基本特征。债权人对主债务人主张权利的效力不及保证人,未向保证人行使权利就不会发生保证期间的中断。债权人因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而顾及其权利的行使,但并不妨碍其诉权的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