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他人自首并取得谅解的会被判实刑吗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9-21
故意伤害他人之后,伤害他人的一方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去跟受害者道歉,也得到了受害者的谅解,之后故意伤害他人嫌疑人也主动去自首了。那么,故意伤害他人自首并取得谅解的会被判实刑吗?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打听到了相关内容如下。
故意伤害他人自首并取得谅解的刑事责任
自首的法律定义和适用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可以被认定为自首。即使犯罪嫌疑人不具备自首情节,但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也可以从轻处罚。如果因为如实供述罪行避免了特别严重的后果,可以减轻处罚。
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罪。根据伤害程度的不同,对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也有所区分。一般情况下,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如果故意伤害行为导致被害人重伤,将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如果导致被害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并造成严重残疾,将被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当然,如果其他法律有相关规定,将依照相关规定执行。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和殴打他人的区别
行为方式的差异
故意伤害行为的范围较广,包括了殴打他人行为的概念。殴打他人的行为方式主要是采用拳打脚踢、扇耳光等方式进行攻击;而故意伤害行为方式除了这些方式外,还包括使用器械对人体造成伤害,如使用石头、棍棒、刀斧等器械伤人,驱使动物伤人,使用有毒、有害的气体或液体伤人,以及电击伤人等。
客观表现的不同
殴打他人的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以殴打他人的方式进行,虽然也属于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但尚不足以构成刑事处罚。只要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实施了殴打他人的行为,无论是否造成被害人受伤,都可以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而故意伤害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尚不足以构成刑事处罚。
伤害程度的不同
殴打他人的行为并不以伤害他人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一般只会造成被害人暂时的疼痛,不一定会导致实际的人体伤害。而故意伤害行为的主观目的是伤害他人身体健康,行为的后果往往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目的的不同
殴打他人的行为主观上并不以伤害他人身体健康为目的,一般只是出于发泄情绪的需要,意在“打一顿出气”。而故意伤害行为主观上以伤害他人身体健康为直接目的,意在“使他人身体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