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5-01-13
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规定的时间内,当事人未履行法院判决的给付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 犯罪主体: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拒不执行裁判罪的犯罪主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2. 犯罪客体: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审判机关裁判和执行的权威。人民法院是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其作出的裁判一经生效即具有强制力。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执行。被执行人的拒不执行行为直接损害了人民法院裁判和执行的严肃性,严重影响了法院的裁判权威和执行权威。同时,间接损害了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3. 主观方面:
犯罪行为表现为行为人明知人民法院判决、裁定已经生效且必须执行,但在有能力执行的情况下故意拒不执行。行为人通过拒不执行的犯罪行为,希望使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无法得到执行,以满足自己或单位的非法利益。
4. 客观方面:
犯罪行为表现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并且情节严重。"有能力执行"是指根据查实的证据证明,被执行人具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具备实施特定行为义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