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纠纷能否构成诈骗犯罪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构成法律知识

借款纠纷能否构成诈骗犯罪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10-03

 
180115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借贷的行为出现,借钱之后是要按时还的,但是有很多人借钱之后又不还,那么面对借款纠纷能否构成诈骗犯罪?关于这个问题,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借款纠纷是否构成诈骗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借钱不还”的诈骗方式,即借贷式诈骗,其特点是以借贷的形式骗取他人的财物。这类犯罪常常发生在亲戚、朋友和熟人之间,由于犯罪人往往伪装成普通的借贷行为,与民事案件中的债权债务纠纷有相似之处。因此,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必须进行严格审查,以防止将债务纠纷误认为犯罪行为,从而避免冤枉无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对于诈骗公私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可同时处罚金;对于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可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同时处罚金;对于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行为,可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可同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当然,如果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将依照相关规定处理。

民间借贷纠纷与诈骗罪的区别

民间借贷属于民法范畴中的合同关系,当一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偿还借款时,违反了合同义务,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和违约责任。

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行为主体通过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两种方法,使被害人产生错觉而“自愿”交出财物。

因此,民间借贷和诈骗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借款人是否采用了欺骗手段。通常情况下,诈骗行为往往涉及欺骗他人进行投资或入股,而非简单的借贷行为。只要存在借贷关系,借款人就有还款的义务。无法偿还借款的情况通常是因为财力无法支撑,或者是故意拒绝偿还。然而,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就不构成诈骗罪。

延伸阅读
  1. 3人寻衅滋事罪能判多久
  2. 把抵押的车卖了是否违法犯罪
  3. 帮人行贿是犯了什么法
  4. 诈骗所得是否属于不当得利
  5. 罚金刑罚适用于哪些情形,交了罚金是否可以轻判

犯罪热门知识

  1. 看小黄书违法吗?会被处罚吗?解答来啦!
  2. 网络暴力立案标准怎么认定
  3. 同案犯在逃能结案吗
  4. 被诬陷共同犯罪怎么办
  5. 两人同时开枪射杀另一人属于共同犯吗
  6. 窝藏逃犯不知情是从犯吗
  7. 抑郁症自杀未遂医保报销吗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