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6-05
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担保物权,具有优先受偿权。然而,由于股权的特殊性,其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的持续经营。非上市公司由于缺乏信息披露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银行难以了解其经营状况。如果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经营不善或管理层转移公司财产,股权价值将大幅降低。如果出质股权所在公司业绩下滑甚至破产,质押股权的价值将减少甚至归零,贷款的还款来源也将减少甚至丧失。因此,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的经营情况对股权质押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由于缺乏股权交易市场,股权价格难以确定。目前,商业银行对非上市公司股权价值的计算主要采用净资产法。然而,非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并不向社会公众披露,其准确性和及时性相对较弱。因此,非上市公司股权价值的计量存在困难。
质押股权价值的波动对银行贷款的安全性有重大影响。然而,由于非上市公司股权缺乏连续的交易价格,很难确定明确的警戒线和止损线。商业银行对质押股权价值的监控和管理面临困难,存在波动警戒机制缺失的问题。
根据《物权法》规定,质权人可以通过折价、拍卖、变卖等方式实现质权。然而,非上市公司股权的转让方式受到限制,缺乏发达的股权转让市场。私下协议转让方式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发现交易对象,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转让更为困难。此外,法院拍卖和变卖的途径也存在吸引竞买者和合理估价的问题。因此,非上市公司股权实现质权的途径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