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措施是否必须在立案前使用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流程法律知识

强制措施是否必须在立案前使用

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4-12-30

 
17925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刑事强制措施是对犯罪嫌疑人实施的,对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那么强制措施是不是必须在立案前使用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强制措施在立案前的适用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强制措施并非必须在立案前使用。对于现行犯,可以在立案前采取先行拘留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可以先行拘留:

  1. 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 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其犯罪的;
  3. 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 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 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 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 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公安机关立案的条件

立案的条件是指决定是否立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件,是判明立案决定是否正确的依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进行迅速审查。当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应当立案。当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不予立案。根据这一规定,立案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 事实条件: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

事实条件指的是存在被客观、真实证据所证明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包括犯罪的预备、实施、未遂、中止和既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证据必须确实充分,也不应该是办案人员凭估计、猜测得出的结论。在这里,“有犯罪事实”主要指犯罪事件已经发生,即存在犯罪的客体和客观要件。而对于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的查明并非立案的必要条件,而是立案后需要进一步调查的问题。因此,此时的证据并不要求达到充分的程度,也不要求必须抓获犯罪人,更不要求查明全部案件的事实和情节。

2. 法律条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立案追究的行为必须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应罚性的行为。只有当这种犯罪事实确需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才会立案。

延伸阅读
  1.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
  2. 经济犯罪立案程序的要点
  3. 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时效的规定
  4.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错误判决和裁定的处理
  5. 犯罪嫌疑人在什么时候可以聘请律师

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变更抚养权是否能够进行特别代理
  2. 如何追回已过诉讼时效的工程款
  3. 哪些情况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4. 如何申请诉讼保全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送达人下落不明或无法送达的情况下的公告送达
  6. 哪些情形可以起到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7. 刑事案件办案流程是什么
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