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仲裁员注意事项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热点 > 仲裁法律知识

选择仲裁员注意事项有哪些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6-02

 
176322
对于选择仲裁员注意事项有哪些,相信有很多人都还不够了解,你知道在我国,相关法律对此是怎么规定的吗?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相关内容,赶紧一起来看看吧!希望以下的内容能够为你提供帮助。

选择仲裁员的注意事项

1.选择信任的仲裁员

在选择仲裁员时,当事人应该选择自己信任的仲裁员。仲裁机构所聘任的仲裁员都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审查后才取得仲裁员资格的,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因此,当事人可以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值得依赖的仲裁员。

2.选择熟悉相关专业知识的仲裁员

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时,应选择熟悉相关专业知识的仲裁员。由熟悉专业知识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更能迅速准确地抓住争议的焦点,分清是非责任,并提出解决争议的最佳方案,从而提高仲裁的效率和质量。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时,应参考仲裁员名册中的"仲裁专长"一栏选定熟悉纠纷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的仲裁员。

3.选择就近地区的仲裁员

当事人应尽量选择仲裁机构所在地或就近地区的仲裁员。由于仲裁员参与仲裁活动的合理费用均由当事人自己承担,若选择远离仲裁机构所在地的仲裁员,将增加当事人的经济负担。此外,往返差旅所费时间也会影响仲裁庭迅速及时地作出裁决。

4.避免选择符合法定回避条件的仲裁员

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时,应避免选择符合法定回避条件的仲裁员。当事人享有对符合法律规定回避事由的仲裁员申请回避的权利。若由于对方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使整个仲裁程序中止,将延长仲裁的时间,对双方均无益。因此,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时必须注意法律所规定的回避事由,以免进入仲裁程序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5.在规定的时间内选择仲裁员

当事人必须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选定仲裁员。仲裁机构都订有各自的仲裁规则,并在规则中对当事人选定仲裁员的有效期限作出了规定。仲裁机构在发出受理和仲裁通知的同时将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寄发给双方当事人,并明确告知当事人必须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选定仲裁员。根据仲裁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未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有效期间内选定仲裁员,仲裁机构将视为当事人自动放弃该项权利,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组成仲裁庭。

延伸阅读
  1. 合同纠纷的调解途径
  2. 如何应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法律途径与协商解决
  3. 二手房拆除门窗怎么维权
  4. 合同签订后结果被骗了该怎么办
  5. 民事纠纷解决的途径

社会热点热门知识

  1.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
  2. 劳动福利待遇纠纷的含义
  3. 签订不平等合同后的处理方法
  4. 对内容不明确的仲裁协议的处理方法
  5. 差额选举的法律含义
  6. 两种程序效力的优先顺序
  7. 劳动仲裁程序及时间限制
社会热点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