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0-07-21
在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的具体争议中,未成年人的某一具体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未成年人的实际年龄、支付的金额、是否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追认等因素。
最高法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明确规定:无效。
《意见》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未成年人可以自主决定打赏一定金额,若花费数额与同一年龄段群体平均消费水平相差不大,可初步认定为‘与其智力相适应。但如果超出了与其年龄、心智不相符合的界限,比如高于该年龄层的平均消费,则法定代理人可以决定是否同意或追认。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两种情况:
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民法总则》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虽然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过度消费行为有一定的保护,但在追回款项的实际操作上却往往存在困难。
如果认定未成年人在充值、打赏时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那么监护人有权根据《合同法》第58条请求平台和主播返还已经支付的款项。
其实对于未成年人大额打赏,各位家长也应该做好监督,手机的支付密码是否可以不告诉孩子,是否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金钱数额大小的概念,这都是值得思考的。当然,各大直播平台对于观看、打赏、充值等一系列的流程,是否也存在缺乏认证、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呢?对于这个问题,你是如何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