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保障公正仲裁的法律规定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4-22
一般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而这里的仲裁一般是不包含劳动仲裁的,这里指的是经济事务的仲裁,那么这个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有哪些?下文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及限制
一、适用于仲裁的纠纷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具有平等主体地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提交仲裁。
具体适用于仲裁的纠纷范围包括:
1. 各类合同纠纷
各类合同纠纷涵盖了以下方面:
- 买卖、赠与、借款、租赁、委托、行纪、加工承揽、技术、建筑、房地产、产品质量、运输、仓储保管、金融、证券、保险、期货、投资、著作权、专利、商标、涉外经济贸易、海事海商等各类合同纠纷。
2. 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主要指非合同的侵权纠纷,包括:
- 消费者权益侵权纠纷。
- 海事侵权纠纷。
- 其他涉及财产权益的侵权纠纷。
限制仲裁的纠纷内容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所确定的制度不能适用于以下纠纷内容:
1. 有关公民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
具体指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2. 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包括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3. 特殊领域的经济纠纷
国家目前安排了特殊的争议解决机制,具体指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